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四川高校

用脚步丈量土地,专业调研有深度

时间:2016年08月01日 信息来源:四川农业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    今年暑假,经济学院组建了以“感受区域经济发展,触摸一带一路脉搏”、“金融支农绘蓝图,精准扶贫在行动”、“把握时代契机,创新互联网+”为主题的“专业调研”社会实践团队37支,在专业教师指导下,通过实地走访、问卷发放、入户调查、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,深入观察、领会和调研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“三农”问题。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土地,深入农村,走进农户,用心去体会、去交流、去感知,让知识在实践中稳固,让见识与眼界在实践中变得宽广。  
    一腔热忱为学以致用       期末考试刚结束,由金融学、投资学专业十二位同学组成的“四川省两权抵押贷款现状调研团队”就踏上了前往蓬溪县、泸县等六地的“征程”,开启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。为了获取银行在“两权”抵押贷款上的发放情况,该队成员前期已在温江区、郫县和崇州市三个区县走访调查了三十余家银行。银行工作人员着实为这群远道而来、干劲十足的年轻人而感动,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了相关政策实施情况,并主动邀请同学们加入其政策宣讲队。在完成前期的银行信息收集后,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前往当地农村进行入户调查了。 
    然而,进村没多久,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。大家发现,平静的小山村里,农民们也有着自己的苦恼和焦虑。他们说到蒜地里的收成,说到交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,说到子女的教育问题,说到农业贷款。入户调查的同学们一开始尴尬地解释到来的初衷,到后来,索性心甘情愿地放下问卷,认真倾听,做好笔录。同时也帮村民们提供意见和建议,收集他们的诉求与渴望,做尽可能详实的记录,争取为村民们做进一步的反馈。队员张林伟说:“忍不住就想这样做,虽然调查问卷进展慢一点,但也值得,因为感觉自己承担了更大的责任。” 
    与此同时,由投资学专业谌希同学带领的“关于非正规金融对四川邛崃、海南万宁及重庆长寿地区农户生产性收入影响调研团队”正在四川邛崃、重庆长寿等地进行入户走访。他们始终怀揣着最大的热情,从前期的不熟悉、不了解甚至碰壁,到中期的反复走访,互相打气,咬牙坚持,到最后得到理解、支持和肯定。他们说,这一腔的热忱为的不仅是要认真完成专业调研,更是想凭借自己所学、尽自己所能帮助农户能更好地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。  
    两段乡愁为金融惠农  
    “金融支农——雅安市天全县、重庆市万州区贫困户对普惠金融的需求和可获得性调研团队”的张媛媛说,“一想到将要去到的是陌生地域的农村,队员们都多了几分新奇,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。”从前,大家习惯了从城市抵达城市,很少尝试过这种以实践为目的的跋涉。能够把对一方水土的认识和理解从城市的印象中抽离出来,脱胎换骨,注入新的内涵,或许也是这次调研更深的意义所在。 
    调研中,有部分成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以一种全新的身份为家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“四川省两权抵押贷款现状调研团队”的贾思琦说:“咱们的父辈、祖辈大多数都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田间地头,农家小院,想想也觉得亲切,这是我参加‘三下乡’的第三个年头了,每次都感觉,与其说是‘下乡’,不如说是‘回乡’”。而王童同学则谈到:“彭山区是我成长的地方,能够回乡为她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不仅是我的荣幸,也是一种自我成就。能为农户们讲解他们不了解却又十分重要的东西,这是我们实践最大的意义” 
    与此同时,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辜琪瑶同学带领的“精准扶贫——四川省南充市农户可持续生计调研团队”在南充市西充县、南部县农村进行着走访调查,同时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,通过发放资料,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金融支农的政策宣传,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、基础金融知识、有关法律知识和致富案例。专业调研团队的同学们情系“乡愁”,尽管有些近乡情怯,但更多的则是责任担当,他们走村串户,在完成调研的同时进行宣传辅导,力求金融惠农。  
   
三次改变为读懂中国  
    大多数生长于城市的同学,对于农村特别是偏远一点的小山村的印象,要么停留在长辈的讲述中,要么停留在文字的描绘里。出发之前的动员会上,大家对于去到的地方,都不敢乐观估计,做足了吃苦的准备。然而,当“两权抵押贷款现状调研团队”的同学进入温江区万春镇等地,通过座谈听了有关部门的介绍,大家难免错愕,不曾预料:现在的农村与工业结合如此紧密,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,甚至连现代服务业也都在这里落地生根,大家仿佛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,感受到了它的蓬勃生机。 
    这一次印象上的改变,令人振奋。 
    然而,当大家满怀信心走进村落的时候,又很快感受到欣欣向荣的表面景象下,暗藏着无奈和苦恼。越往偏僻的地方走,就会发现仍然有地方自然环境恶劣,基础薄弱,发展乏力,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,生活水平偏低。同时,农村老龄化严重,很多老年人生产效率低、收入低,饱受疾病的困扰。 
这一次感观上的改变,使人低落。 
    返程途中,队员们脸上流露出失望和惆怅,他们带着问题陷入沉思。在汇总资料、统计数据的同时,团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探讨。这时候,指导老师的分析让大家拨云见日。从单一的情绪宣泄到系统的理论学习,从感性的不解和抱怨到理性的责任和担当,同学们开启了新的视角:改革开放36年,国家从积贫积弱中走来,纵然问题层出不穷,困境接二连三,但最终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与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,这靠的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与智慧,更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与希望;发展有一定规律,由差向好也需要时间的过渡与积累,我们不能因为眼前所见的一点困难就过分悲观。有了这样的认识,大家的状态迅速调整。随后几天,团队又走访了科学化管理的花木园,效益显著的葡萄园。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,农村发展并不平衡,有快有慢,但总体趋势良好,发展后劲足,潜力和空间巨大。 
    这一次思想上的改变,让人坚定。 
    有了这一次认识和思想上的改变,同学们又重新充满了斗志,心中也多了一份坚定:一方面,真实的广大农村,由不得我们想当然的猜测,我们只有把脚踩进泥土里,才能读懂日新月异的农村,才能读懂深刻变迁的社会,进而才能读懂当代中国;另一方面,作为川农大的经济学人,我们在“扎进去”的同时,还要能够跳出来,既要把脚踩进泥土,了解基层最真实的状况,也要抬头仰望,以更大的眼光和格局认识国家前进的方向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不至于空谈误国,也不至于悲观迷惘,方能以乐观实干之精神,成就经邦济世之抱负。

上一篇: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“三大模式”助力精准扶贫
下一篇:经济学院引入创业孵化平台,我校两支学生创业团队入选签约
(作者:佚名 编辑:四川农业大学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