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四川高校

弘扬川农大精神 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

时间:2016年09月09日 信息来源:四川农业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       
    我是川农土74级的学生。毕业后回到犍为县,分配在犍为县农业局工作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任犍为县土肥站站长、九十年代初任犍为县农业局副局长(兼县种子公司经理)到局长(局党组书记),到2003年退出行政管理岗位。目前主要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研究、犍为花(茉莉)、茶、姜特色农产品研究等。在农业战线一干就是近四十年。但无怨无悔,因为我是“川农人”!

  当时川农土化系土壤农业专业共34个同学。虽在校史上记载不多,但这是时代的产物,校史发展上的一个拐点,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。我们同学间有“两大”差异。一是学历差异。有的是初中生,有的是高中、中专生;二是年龄差异。有的刚20岁出头,有的30多岁,大龄同学都是参加工作后又入校学习的。我们这批同学,在校期的求知欲之高,刻苦钻研精神之强,在那时可以说是不可比拟的。因为经过“文革”的运动,大家失去了很好的学习读书机会,今天有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,在这样好的学校,有这样好的教师,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,刻苦钻研。

  那个时期,正处在“教材改革”时期,有关专业教材,都是教师们用心血编写而成或从其他方面收集而来,刻印成教材或实验资料,大都讲做《讲义》。如《土壤学讲义》(川农土壤组编);《土壤农化讲义》连二册,浙江农业大学、湖南农业大学、华中农学院、江苏农学院合编(四川农学院农业化化学系翻印);《农业地质学及地貌学》(川农土壤组编);《微生物学实验--(土化专业实践课土壤微生物部分》(川农农化系微生物组);《正交试验法》(川农农化系编);《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讲义》(川农植物生理组编印);《土壤调查及制图—水稻援外班用》(川农翻印)等。同学们对这些《讲义》十分珍惜,以此为教材,学习消化、吸收其营养。

  那时的学校、教师,既教学又育人。老师们从基础课(数、理、化)开始补习,到专业课的传授,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。对学生们的提问百问不怨,耐心解答,直到学生理解。有的老师还利用休息时间,加班加点给学生讲授知识,开展专题讲座等。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活动。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,如中低产田土的改造技术、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、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、作物缺素的诊断及校正、微生物菌肥的生产与施用等。这些,我们受益终身!

  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,迎来母校110周年庆典。饮水思源,我们对母校倍感亲切、对教师们特别怀念!特别感恩母校的培养、感恩恩师们敦敦的教诲!

  在我的工作中,一直信守着“追求真理、造福社会、自强不息”的校训。弘扬着“爱国敬业、艰苦奋斗、团结拼博、求实创新”的川农大精神。“不随波逐流,不固步自封”,努力提升自己被利用的价值,诚真做人,认真做事。在服务于县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,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着、奉献着。

  在我的工作中,从来没有离开过母校的关心,教师们的支持与帮助。周开达、荣延昭二位老先生“两杂”良种品种的推广应用;资源学院王昌全教授关于“犍为县茉莉花平衡施肥研究”;杨文钰副校长的“旱地新三熟制”技术的示范;李廷轩教授对犍为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指导;张锡州教授“犍为县农田养分平衡研究”;陈强教授关于“犍为生姜高产防病集成技术的研究”、“犍为县姜瘟病发生与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关系研究”、“生姜内生溶磷细菌遗传多样性及溶解Al-P和Fe-P能力研究”;唐茜教授“茶叶良种的应用及丘陵茶园建设”等。这些规范技术和成果的形成,无不凝聚着母校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。这些成果的应用,不仅为犍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,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

  目前,犍为县已建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先进县、全国生猪一茉莉花7.0万余亩,成为全国第二大茉莉花基地县,茉莉花茶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左右。并建成为“中国茉莉之乡”、“中国茶乡”、“中国茉莉茶之都”。“犍为茉莉花茶”获国家地理保护产品认证,并在国内首创“清香型”、“浓香型”、“熟香型”、“兼香型”茉莉花茶,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和赞许。犍为生姜基地发展到5万多亩。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“种田种姜、深沟高厢、专用抱钳(机器)打深孔(洞),配方施肥、蜂窝式种植、地膜覆盖栽培”的防病高产技术体系,改变了“深栽芋头浅栽姜”的传统历史习贯,解决了紫色丘陵区长期不能生产优质嫩姜的技术难题,推广应用产量、品质和效益全面提高。一般亩产3-5吨,高产地块可达6吨以上,亩产值1.5万元-4.0万元左右。生姜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。犍为“麻柳”牌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,并注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,2013年获犍为“麻柳”牌姜商标“四川省著名商标”称号。

  以上这些,没有母校的关心,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,是难以实现的。我十分感恩母校的培养、感恩恩师们的教诲!

  二0一六年九月

于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

  另附:

  今日之川农大—我的自豪

  (四川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有感)

  今日之川农大,川农之大!

  以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为契机,弘扬“川农大精神”,用不到二十年时间,形成了“一校三区”的发展格局,世人瞩目,人人称赞。这是母校的荣耀、校友的自豪、我的自豪!

  今日之川农大,川农之大!

  以创新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理念,建成了一所学科、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。校友逾二十万,在校学子近五万,教职员工逾四千又四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八百二十余人,教学、科研硕果累累。这是母校的荣耀、校友的自豪、我的自豪!

  今日之川农大,人民的川农大!

  信守“追求真理、造福社会、自强不息”的校训,正站在新的起点,谋求新的作为,向着新的征程,朝着建设一流大学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。这是母校的荣耀,人民的期望、校友的自豪、我的自豪!

  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员 杨玉国

  2016.9.5晚


上一篇:一张联系卡片 情牵家校两端
下一篇: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师长的寄语
(作者:佚名 编辑:四川农业大学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